六月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。李女士最近总感觉颈部发胀,早晨照镜子发现眼袋浮肿明显,工作时莫名烦躁,还伴有心慌手抖。到医院一查,竟被诊断为甲状腺炎急性发作。夏季的湿热环境是甲状腺疾病发作的重要诱因,尤其对于本就肝火旺盛的人群。
湿邪来袭,甲状腺首当其冲
中医将湿邪特性归纳为三点:黏腻、阻滞、重浊。湿邪如油入面,缠绵难去,容易阻滞人体气机升降。当湿邪渗入皮肤腠理则浮肿,阻滞关节则红肿热痛,侵犯脾胃则腹胀纳呆,而阻滞于颈前,则成为甲状腺疾病的温床。
湿的本质是水的气化状态,中医所说的水、湿、痰、饮,本质都是水在不同状态的呈现。人体水液代谢主要依靠肺、脾、肾三大脏腑协同工作,当湿邪困脾,运化失常,水湿停聚,与肝火相搏,便易结于甲状腺所在的肝经循行部位——咽喉。
夏季为何湿气与甲状腺危机并至?
外湿肆虐:梅雨季雨水连绵,空气湿度长期饱和,衣物潮湿后湿气易侵入人体
内湿丛生:贪凉饮冷成为常态,冰镇饮料、寒凉瓜果损伤脾阳,运化水湿能力下降
肝火亢盛:高温耗伤津液,加上情绪易躁,导致肝阴不足、肝郁化火,火热煎灼津液成痰
身体发出的“湿”警信号
脾胃报警:腹胀纳呆,吃点东西就消化不良
精神萎靡:头重如裹,四肢困倦,睡不醒的疲惫感
舌苔厚腻:白腻为寒湿,黄腻是湿热
大便黏滞:不成形,易粘马桶
颈部不适:颈前憋闷感,或触之有热
中医“腺”制火气四步法
第一步,斩断“加湿”习惯
改掉五个“加湿”行为:偏好肥甘厚味(油炸、甜腻食物)、贪食生冷、洗澡后不及时擦干、久坐不动、熬夜刷手机。养成及时更换潮湿衣物、保持房间干燥通风的习惯。
第二步,祛湿食疗方
薏苡仁:湿热型(舌苔黄腻)用生薏仁;脾虚湿阻(怕冷易泻)用熟薏仁
三豆饮:赤小豆、绿豆、黑豆煮水利湿,慢性肾病者慎用
冬瓜薏米汤:清热利水,冬瓜中的丙醇二酸能抑制糖分转化为脂肪
白术陈皮瘦肉汤:白术、陈皮、瘦肉煲汤,健脾祛湿佳品
第三步,甲状腺经络调养法
肝火旺:按摩足背太冲穴
心慌时:按压手腕内关穴
甲亢患者:常揉三阴交穴
甲减人群:艾灸足三里、关元穴
每日晨起练习八段锦中的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动作,促进气血流通,排出湿气。
第四步,中药靶向调理
夏枯草:清肝散结第一圣药
五味子:酸敛肝气,修复肝损
黄药子:消瘿解毒
湿热明显时,可饮用藿香正气水,但单纯中暑不宜用。
关键预防:情绪护“腺”法
“七情过极最易伤肝”,姜淑芳专家强调,“夏季要特别注意情志调节,秉持‘与人为善’的心态。”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散步,听舒缓音乐。烦躁时饮玫瑰花茶、合欢花茶,常喝枸杞菊花茶滋阴潜阳。
梅雨季的潮湿闷热终将过去,但对甲状腺的呵护应贯穿整个夏季。当您感觉颈部不适、莫名烦躁时,不妨煮一壶赤小豆薏仁陈皮生姜水,在氤氲香气中,让身体找回那份被暑湿夺走的平衡。
窗外雨声淅沥,而体内的“雨季”却可通过中医智慧安然度过——护好你的生命之“腺”,才能迎接雨后天晴的澄澈清明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