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,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,是常见的临床病症。甲状腺结节根据病理性质不同,可分为良性的结节如甲状腺肿或腺瘤等,以及恶性结节,也就是甲状腺癌。虽然甲状腺结节大多都是良性的,但也存在着一定癌变的可能。
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来说,除了积极治疗,进行定期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的复查时间,主要根据其大小、形态等来决定。如果人们检查出来的甲状腺结节是属于良性的体积较小的结节,当体积在小于2cm,最好是在6个月复查一次;而如果体积超过了2cm,复查时间就需要缩短,这是因为大多数恶变的结节体积相对来说都比较大。
除了体积增大外,如果检查报告上出现这5个词,癌变的可能性也很高。
五个词可能预示甲状腺结节出现癌变
边界不清晰
当甲状腺结节50%的边缘不清晰时,就会被认定为边界不清晰。而边缘不清,就像一滴墨滴在宣纸上一样,这是在告诉我们,结节比较活跃,细胞有向外活动的趋势。由于甲状腺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,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侵袭,因此就会造成出现边界不清晰的情况。
形态不规则
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结节长得“歪瓜裂枣”,边缘不光滑,像蟹爪一样往外扩散,有些甚至往甲状腺外霸占地盘。
纵横比大于1
纵横比大于1即结节竖着长,也称为瘦高型,若纵横比<1,则结节为横着长,也成为矮胖型,而瘦高型的恶性风险明显大于矮胖型的。
血流信号丰富
甲状腺结节血流丰富是甲状腺有丰富的血流信号,说明甲状腺结节血供比较丰富,可能潜在快速增加。如果甲状腺结节只是血流信号丰富,要定期到医院复查,检测结节有没有增长的情况。但甲状腺结节逐渐增大,伴钙化、血流异常、周围淋巴结肿大等,则可能是恶性结节。
结节内可见多发钙化灶
甲状腺结节伴多发钙化是指甲状腺有异常生长的肿物,肿物内部伴有多发的钙化。这种情况常见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,当超声征象出现跨越时,提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。单纯的钙化也不能完全说明是恶性的甲状腺肿瘤,可以进一步查颈部的核磁或做细胞穿刺学检测。
即使被确诊为甲状腺癌,大家也不要紧张,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癌情况都非常严重,一些类型的甲状腺癌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。
甲状腺癌的分类
一、乳头状癌
该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恶性肿瘤,发病多集中于儿童、老年人等群体。乳头状癌面积大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,像直径小于1cm可使用手术治疗、碘-131治疗方案。而直径大于1cm较严重,伴有癌细胞转移风险。主要有淋巴结转移、血液转移等途径,治疗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。
二、甲状腺滤泡癌
主要是指滤泡细胞在甲状腺内分化形成的癌症,50岁以上老年人患此病概率较高。此类型常有血行转移、局部浸润等癌转移风险,恶性级别较高。手术治疗和化疗互为辅助,但出现血行转移现象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三、甲状腺髓样癌
此类型是由RET原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的,症状常以甲状腺肿块、吞咽困难等为主。女性群体易发此病,年龄段多集中于30-60岁以内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远处转移、局部浸润等风险,必须采用肿瘤切除术避免复发。
四、未分化甲状腺癌
该类型有肉瘤癌别称,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群体。其恶性程度是以上三类型中最高,可发生淋巴结转移、骨转移等。可选择手术治疗、中药治疗和化疗等,但预后较差。
根据甲状腺癌发病特征分类,有利于安排适宜的治疗方案。尤其在以上类型早期及时治疗,可最大程度降低致死率。同时避免出现癌细胞转移情况,以防影响后续治疗效果。积极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,随时复查用于观察病情变化并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。
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癌变
1. 定期做检查
相应的检查能够及时了解结节它的大小、数量、发病的部位以及性质进行判断,可以有效的防止甲状腺结节癌变。
2.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
预防甲状腺结节癌变还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甲状腺对于各种刺激性的因素是比较敏感的,如果已经患上了甲状腺结节,又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结节不断的恶化,最终发生癌变。
3.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
甲状腺结节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应该要加强身体锻炼,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,减少癌变的发生率,也能够促使甲状腺结节更快的恢复。再就是要避免过度的劳累,尽量做到劳逸结合,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,这样也可以防止甲状腺结节癌变。
甲状腺结节的出现并非预示着它一定发生癌变,两者属于不同的疾病。但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还是应该积极治疗,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和生活习惯,锻炼身体增强体质,以预防癌变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