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千多年前,《黄帝内经》中“上工治未病”的哲学思想,为中华医学埋下了预防为先的健康种子。如今,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翟章锁,将这一古老智慧与现代临床实践深度融合,凝练出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愈后防复”的完整理论体系,更以40余年甲状腺疾病研究经验,从中医视角解读免疫力奥秘,为现代人的健康守护提供了科学指引。
“未病先防”不是空谈,而是在健康隐患萌芽时的精准干预。翟章锁主任指出,中医所说的“未病”,并非无病状态,而是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“亚健康临界点”——此时身体已出现细微变化,却尚未引发明显不适。他常以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警示大众:扁鹊凭借未病理论多次提醒蔡桓公关注潜藏健康问题,却被忽视,最终错过最佳干预时机,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这恰如生活中常见的血脂偏高:若在指标异常初期便通过调理干预,就能有效预防斑块形成、动脉栓塞,避免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;可若等到症状显现,治疗难度与身体损伤早已大幅增加。
若“未病先防”未能及时介入,“既病防变”便是阻断病情恶化的关键防线。翟章锁主任形象地将治未病三阶段比作关羽“千里走单骑”闯关卡,而甲状腺疾病的防治,正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。临床中,不少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抗体偏高时,因现代医学主张“观察等待”而未及时干预,最终发展为甲减,不得不终身服药;还有三类以下的甲状腺微小结节,因忽视早期干预,等到发展至4类以上甚至出现转移,只能面临手术切除的结局。翟主任强调,“既病防变”的核心在于“早”——早诊断、早治疗,不仅能控制病邪蔓延,避免身体正气过度损耗,更能为康复争取主动。尤其对于儿童、青少年群体,甲状腺疾病若拖延治疗,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与未来生活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
即便疾病治愈,“愈后防复”仍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。翟章锁主任行医多年,见过太多患者在病情好转后放松警惕,最终导致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。以桥本甲状腺炎为例,这类疾病早期无症状且具有家族遗传性,许多年轻人因忽视体检、不了解家族病史,等到出现水肿、乏力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时,身体已受损严重,恢复难度极大。因此,疾病治愈后,仍需坚持巩固治疗、定期复查,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方案,才能彻底杜绝复发可能。
而这一切健康守护的核心,都离不开自身免疫力的支撑。翟章锁主任依据中医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理论,将“正气”定义为身体自身的免疫力,“邪气”则是外界所有致病因素。他指出,正气的来源分为先天与后天:先天禀赋由父母赋予,是出生时携带的元气;后天则需依靠水谷精微与大自然的氧气不断补充,才能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与机能运转。若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更需加强营养与养护;即便先天健康,后天喂养不当、作息紊乱、情绪失衡,或是甲状腺疾病过度治疗,都会导致免疫力受损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甲状腺自身免疫问题。翟章锁主任认为,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的根源,在于甲状腺免疫屏障薄弱,当外界环境变化引发身体免疫反应时,免疫系统可能误将甲状腺当作“异物”攻击,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。他回忆,新冠疫情期间,许多此前调理良好、甚至已停药的甲亢、甲减患者,病情纷纷复发,正是这一机制的直观体现。